2006年5月30日

Doing better research and project



今天又是“源头活水来”的一天。

上午的英语课上,我完成了这学期的第二个英语报告,题目是“How to do research? In my view”。报告很成功,老师一贯的给每位同学提了一些建议。给我的建议有这么几条:(1)说“我完成了很多工作”时,不用“I have done so many works”,而要用“I have done so much work”;(2)发音中有一个单词需要纠正一下,那就是analyze,一定要分清它的名词形式analysis二者的发音;(3)演讲过程中注意去掉多余的"ok",否则显得不够正式。这是今年来,我第二次收到别人对于我的英语的建议。感觉这种建议非常的好,我可以好好的有针对性的提高一下。我的演讲内容包括了自己三年以来做研究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对于研究的感觉,我是“It is exciting with depressed, just like on wave.”老师说,这么多年来,我是第一个她看到的对研究exciting的人,从我的演讲之中确实发现我对研究充满激情。我的演讲也引来了几位同学的一些讨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交流。确实,在我的博士英语班同学面前谈如何作研究,确实有点班门弄斧。但是还好的是得到了一些对于研究感受的共鸣。我研究的最后观点是,(1)研究是一个充满着激动和沮丧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激动和不断的沮丧。只有经历了这种过程的不断迭代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Researcher;(2)研究是一个整体的过程,需要认真的去提高各个步骤的能力,掌握的技巧越多,越能高效的完成你的研究;(3)做项目,对于做研究是一种互补,把项目当成研究,把研究当成项目,可以实现鱼和熊掌兼得;(4)保持激情,保持阅读,多多思考,多多动手,最后你会像我一样热爱研究。

我的研究结束语是,“I love research! And you?”

晚上的时候,实验室的Coding Group请到了IBM俱乐部的负责人吴晋老师。吴老师在项目开发方面经验非常丰富。他指导的俱乐部多数成成员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但是却在国内的很多重量级的编程大赛中取得了非常那个卓越的成绩。其中除了吴老师的个人魅力之外,就是他对项目管理的一整套的心得体会。

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中,我们聊到了很多很多的话题。我非常感兴趣的几个问题是:
(1)如何引导高校中参加项目的学生很好的完成项目?
(2)对于一些非常好的软件工程工具软件的使用情况如何?
(3)有没有一些特殊的小组合作方式?

讨论得到的结论是:
(1)需要针对具体的同学来具体设定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发中的角色。比如通过小组成员轮流主持讨论会的方式来考察学生项目管理的爱好情况和能力,或者在介绍完每个项目之后通过查看每位同学对项目的看法来了解学生然后分配具体的角色。

(2)高校中采用大二大三指导学生来完成工作的合作模式需要一些和在公司中开发软件不同的方法。需要针对目前具体的问题来具体分析如何使用一些非常时髦的软件工程软件。现在能够使用到的软件主要包括:wiki, gf的项目管理网站,cvs的代码管理,单元测试测工具,bug管理的软件等等。各个软件的使用都需要一些时间来揣摩具体的小组合作模式。

(3)上面提到的wiki是一种非常好的合作模式。在其中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协同开发文档。比如小组例会定义好的任务列表,具体的项目开发文档,甚至完成的代码等,都可以在其中非常好的完成。而且可以形成非常恰当的经验积累,对于后来的成员和项目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实例教学的功能。

现在,我正在我负责的CR四人小组中扮演着一个项目管理者的角色。在吴老师的这次座谈之中体会到了很多。我会将一些比较好的模式推广到我们小组中的。非常巧的是,在座谈会之后,我们的四人CR小组召开了我们的每周例会。今天主要是忻舟和立正华介绍了两片xiaofeng yang的论文,其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很好的技巧来改善我们目前的指代消解研究工作。之后的常规讨论我们各自简述了一周的工作和项目进展和下周的计划。

嗯,总体感觉,今天收获巨大。可以好好的指导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和项目工作。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