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4日

什么时候可以撰写论文

在走廊踱步思考下一步如何办?实验进展到什么程度算是结束

走廊里,我的脚步声很轻,但是很明显,我是在踱步思考问题。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样思考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脑子里快速飞驰的是很多很多的想法,踱步的时候往往能够很好的梳理他们。我想起来邓小平在一生的三起三落的非常时代,他经常在家里院子里踱步。

哈哈,言归正传,究竟是什么问题在让我这么认真的思考呢?概括一下,那就是一个想法需要进展到什么程度才算可以收尾呢,相关的实验需要实现多少才能很好的验证想法呢?这个问题我以前一直没有很好的思考过。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完成学校的科技创新项目,主要的想法是将灰色系统理论用来进行大气污染指数的预测。当时的想法很实际,一直等到暑假才有了很好的创新点,那就是结合灰色系统的预测能力和神经网络的拟合能力来建立一种有机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从而获得很好的预测能力。实践证明,这个想法是很好的,而且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成果也得到了很好的认可。回想当时最兴奋的时刻就是暑假在实验室泡着脑子里冒出这个想法的那一刻,后来围绕这个想法进行的基础灰色系统开发包以及相关模块设计和最后的应用编程都是那么的让人激动不已。想想当时本没有写论文发表的想法,但是我当时的指导老师苏小红(恭喜苏老师几天前刚评上博导)指导我在我科技创新结题报告的基础上发表一到两篇科技论文。随后的一个月里我开始认真的总结自己的想法和相关的实验,并且最后在苏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了相关的论文,最后也如愿发表在了《哈工大学报》上。非常高兴的是一年以后这篇论文被EI索引了。

回想当时的这种创新和写作经历,我得到的启发是一个好的想法做完实验后验证了最初的想法就可以撰写论文了。之后出现的一些想法可以完成新的实验然后再完成相关的论文。

总结到此,我忽然发现我现在可以好好的去撰写自己最近的那个很好的性别识别的想法以及相关实验的论文了。That is good for me~!

1 条评论:

Bill Lang 说...

Comment's author: Victor
04/19/2006 04:55:04 PM
我发现,边写论文一边做实验,似乎效率更高。因为你知道需要做哪些实验,怎么样去支持论证。不过,得事先选好题。这是短期的。长远来看,Carl说的“论文驱动”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