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1日

深度搜索--学习中的“夹生饭煮不成熟饭”之现象

今日来一直在阅读《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学习的过程就像那种开水的热度一样,逐渐冷却。也就是经常有人说起的“三分钟热度”。开始几章看得非常认真,后面的章节逐渐开始出现跳页,后来出现的一些自己看似了解一些的章节就开始跳节甚至跳章。后面部分的章节也就只看了一些自己一点也不知道和非常感兴趣的部分。这样一来,近千页的书被我数日内“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盖上书来,仔细一想,自己一直认为堪称经典的这本书让我学到了什么?接下来便是漫无天际的“深度搜索”,甚至午睡时也想过这个问题。后来终于“受限深度搜索”(因为本人到人世间来的时间有限,所以受限搜索:) )找到了自己在初中一年级上音乐课时老师提到的一段话。原话我已记不清楚(人的记忆很复杂,记不清楚还能复述大概意思,奇特!),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这堂课咱们学习歌曲某某,首先请学过这首歌曲的同学举手”。
数人举手。
“好,现在开始请刚才举手的同学完全忘记自己学过这首歌曲。因为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学习歌曲的时候都是‘夹生饭’,如果不把自己放在什么都不会的情形下来从零开始学习歌曲,到头来只能是怎么也学不会。就像夹生饭怎么煮也煮不熟一样。”
大家轰然一笑。
“好,我们先从乐谱开始学习,123,预备,起……”



实践证明我们的老师是对的,大家学习得非常快,原先会一点的同学很快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发音。

这个事情和我现在学习的一些科目联系起来,结论是显然的。我们学习的课程之间存在很严重的知识交叠的情况,比如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重复很多,人工智能又和这些都有重叠。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我们平时的自然语言处理学习中。一般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头脑里往往会预先判断这个东西我们学习过没有,学过了再听一遍可能会反感。这就像,假设我们现在到小学一年级学习拼音和识字,偶尔会发现一些自己以前不标准的发音,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已经学习过的。我想大家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人能够认认真真的从头到尾学习完全部拼音。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在我的音乐老师那里已经有了答案。在你想要认认真真学习一本书,或者一门课程的时候,你需要将自己放在零点,假设自己一点都不会。对于自己一点都不知道的东西,显然需要好好学习之,对于自己知道的一些东西需要细致耐心的学习,因为不同的书籍反映的是不同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认识,认识一个事物从多个方面来结合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定义这个过程叫“re-check”,re的过程就是大脑寄存器暂时清零的过程,防止出现带着“夹生饭”学习。check的过程就是正常的虚心学习的过程。

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习一本很厚的书的时候或者听一个很长的报告时,开始可以在“零状态”起始,后来学习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在某个新问题点上的“夹生饭”。避免这个问题的方法我想就是每个时间段学习一个相对集中的专题,每次开始时都清一下零。当然,如何划分专题也是需要很多的技巧。这个问题另待探讨。

呵呵,今天的深度搜索找到了自己的初中生活,没准儿哪天找到自己的小学生活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