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日

由音乐会联想到科研

在张慧的邀请下,我今天欣赏了一场音乐会,主要原因是想借这个机会放松一下平日里绷紧的感觉,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音乐会是免费的。呵呵,国家小就是好办啊,新加坡的这个剧院每月都会有一场免费的音乐会,据说这个剧院比悉尼歌剧院花的钱还多。

由于地铁上聊天尽兴,多坐了三站地,再返回冲向剧院,还是迟到了十五分钟左右。进场只能在三楼的侧面了。不过幸运的是,我的视角几乎就在表演台的正上方,所以感觉很不错,以下面的照片为证:

P1030745

由于“坐得高”,我能非常仔细的观察台上的每位成员。先说说最抢眼的指挥吧。他的右手拿着指挥棒,左手手掌会有各种辅助动作,还兼顾翻谱子和间歇性的理顺他的头发。看着他的各种指挥动作,以及演员们的相关配合,真的惊叹于他们之间的默契,也在猜测指挥的每个动作究竟是什么意思。呵呵,感觉当指挥也很不容易啊 :) 联想起中小学时班级大合唱时指挥的动作非常简单的,但是明确知道每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仔细观察,发现乐队分为好多组,每组好像都有一个摆弄得特别好的,需要该组只有一个成员演奏的时候就轮到他了。前场的演员都是固定位置和乐器的,后场一圈的演员经常更换位置和乐器。哈哈,后场一圈的乐器都是大家伙,声音也大,振动也剧烈。每到表演到高潮时后场总是很热闹也很卖力。

另外一个发现是,居然有人滥竽充数 :) 据我仔细对比分析,发现一个位于团队中央的拉二胡的成员,拉弦的动作和别人的有点不一致,而且我一眼就看出他还不太熟练,因为拉弦时明显晃动的厉害。我自己小时候自己也摆弄过几天二胡,当时就是这样的,当然,我离上台表演还差十万八千里 :) 呵呵,看来乐队的发展也是需要不断历练新人的啊。

整场音乐会我们只听到六首曲子,分别是《蓝色多瑙河》、《大长今》、《挥刀曲》、《任天堂游戏插曲》、《太行山下》、《莱佛士像》。感觉很不错,闭着眼睛仔细聆听曲子,能感受到曲子题目反映的那种场景,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闲听之余,我开了一会儿“小差”:) 我把整场音乐会和我们的科学研究对比了一下,发觉其中竟然是一个道理。

  1. 首先,整场音乐会需要有很多首曲子,这就像科研中需要涉及到多个题目;
  2. 音乐会上的每首曲子都是这一组人员去弹奏,科研中总是一个团队去完成各个题目或者或者一个人发表多篇论文;
  3. 音乐会上弹奏一首曲子需要很多人的紧密配合,而且每个人的演奏都需要过硬才行,科研中完成项目是也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每位成员也都需要高质量完成相关部分,发表论文时论文也分成很多部分,每个部分都需要高质量的撰写;
  4. 音乐会中除了每位成员的技艺高超外,还需要大家的紧密配合,这个时候指挥和统一的乐谱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科研中多个成员之间需要协调,项目经理以及项目计划书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篇优秀的论文自然也需要各个部分相互配合,论文的作者也就是论文的指挥了;
  5. 音乐会的成功,除了人的因素,最重要的自然也就是歌谱了,科研中除了人的因素,最重要的也就是项目的本质以及合理的计划了,发表论文时最本质的也就是论文的创新点了。

基于此,得出结论,一场精彩的音乐会难度同比于出色的完成一系列项目以及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演艺界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正好说明了科研过程中想出色完成项目或者发表高水平论文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不断练习相关的各个部分,并且不断整体锻炼,才能取得一点成绩。

想于此,顿感惭愧。细数自己从事所谓的科研也有近5个年头了,但是至今仍无成绩。仔细想想,原来是自己的台下五年功都没有集中到一点上,算是荒废了:)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现在开始积累和不断分散练习,整体练习。

为自己加油!

3 条评论:

匿名 说...

准备听你的独子笛奏啦

astro 说...

音乐和科研都需要天分,灵感和对美的执着的追求啊。
跟楼上的一样,准备欣赏你的创作了~

Bill Lang 说...

呵呵,像欣赏音乐一样欣赏科研,像享受音乐那样享受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