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周的Think Week,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第一项就是目标管理原则。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标是人前进的动力。但是回顾我这几年来无数次制定目标后的执行情况,绝大多数都是三分钟热度。回想前一阵子听的《杜拉拉升职记》,我想我是没有很好的依据SMART原则来制定我的目标。
网上SMART的资料很多很多,例如:SMART原则。简单列表如下:
字母 | 英文单词 | 中文解释 |
S | Specific | 明确性 |
M | Measurable | 衡量性 |
A | Attainable | 可实现性 |
R | Relevant | 实际性/相关性 |
T | Time-based | 时限性 |
自己以往做计划执行力最好的时候是本科大一大二大三时的学习阶段。那时为了迎接各种考试或者各种竞赛,一般之前一个多月左右都会进行周密的计划,根据任务和时间,能够精确到每天每个时刻看哪本书。回想起来,那时的目标都是遵守SMART原则的。
等到大四开始至今,我面对的所有任务很少能够像参加考试那样明确的了。都说人们现在做事时多数都是首先做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对于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却重视欠佳。时间长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就会变成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但是疲于忙碌的人们面对这种情况往往都会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知朋友们是否经常也会有这种感觉。举个例子,某个会议截稿前5个月,估计你肯定还不会开始进行任何的准备,但是谁都知道一篇顶级会议的论文从最早的构思到论文最终版的成稿至少需要4、5个月才行的。这就是论文投稿这件事情的目标不明确。现在想来,如果把投稿这件事划分为若干阶段,然后逐一制定可衡量可实现的子目标并确定Deadline的话,应该不会总是出现那种战而求胜的心态,反之应该都会是胜而后战的情况了。
除了论文的投稿,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英语水平、学习Linux编程、提高写作水平、好好锻炼身体等等目标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在此规定,自己以后每次制定目标前都回顾一下SMART原则,并且制定好目标后需要迭代式的逐一验证这些原则。在保证执行力的前提下,如果采用SMART原则,相信对于任何希望提高个人效率的朋友都会有所帮助的。
SMART原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情,2005年我在MSRA参加MS^2培训的时候就学习过,但是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有点后悔啊。还是那句老话,“只要开始,就不算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