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日

高企之旅第一日

今天的行程是上午参观微软亚洲研究院下午参观百度。 上午的详细行程安排如下:
--------------------------------------------------------------------------------------------------
上午 MSRA 地址:希格玛大厦3层大会议室
9:15-10:45 Technical session
9:15-9:30 MSRA Introduction
9:30-10:45 Technical report and discussion 杨宇航、纪荣嵘、郎君、徐培刚、马二磊(10分钟/人)
10:45-11:30 Roundtable
10:45-11:00 Internship Program introduction
11:00-11:30 Roundtable with alumni
11:30-12:00 Demo tour

--------------------------------------------------------------------------------------------------IMG_0292

       早上一切顺利的达到希格玛大厦。去年本来有机会来这里参加微软学者的面试,但是由于路途太远未能到达现场。所以说这是我在05年实习后首次再来到希格玛大 厦。走进大楼的那一刻,看着熟悉的大厅,我还真的莫名激动了一把,因为这个大厅也是我和我女友(应该叫爱人了)正式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达到三楼的研发集团 门口后,由于我们提前二十分钟达到这里,大家伙儿又开始忙着合影留念了。

IMG_0310

       9点左右,MSRA UR(高校关系)部门的管刚来到三楼前台接待我们。管刚还是那么的帅气和精干。回想2005年,我们曾同在NLC组实习,后来由于个人爱好,他选择了到 MSRA的UR部门实习并最终成为那里的正式员工。现在他负责我们哈工大方面的UR事宜了。寒暄几句后,他带领我们进入了刚才这张合影背后的学术活动厅。 这个活动厅曾经也有我的身影,当年按星座划分的各个俱乐部的Poster比赛场景还历历在目。记得当时我们天枰座的采用真的乒乓球制作的立体PPC Poster由于创意新颖、效果美观而获得了第一名,当时就是在这个活动厅进行的最终制作和评选。当时的实习生活真是让人回味啊。

DSC02204        正式的交流活动从9点15开始,首先是文继荣老师先介绍微软的基本情况,MSRA是微软再海外最大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8年11月,包括五个研究领域 (Data Intensive Computing,Natural User Interface, Search and Online Ads, Computer Science Foundations, Next Generation Multimedia),共有18个研究组,1个研究中心。文继荣老师是哈工大教育部语言语音重点实验室微软方面的主任。原先的主任是我们的校友周明老 师,后来由于主任轮换,周老师负责清华那边的联合实验室去了。在文老师介绍的过程中,NLC组当年一起实习的蒋龙来到了会场。看到蒋龙格外亲切,当年我们 时常一起打乒乓球,他在微软对联上可谓功不可没啊。

       随后是工大5位同学的研究工作简介。这些相关报告都是微软方面筛选出来感兴趣的部分。介绍的顺序和内容及反馈如下:
1。 杨宇航:基于最小资源的术语抽取。是Coling2008的工作介绍。随后谢欣研究员提问哪个部分贡献最大。
2。 郎君:共指消解。是ACL2008的工作,随后蒋龙提问是否采用了开发集,文继荣提问能否将ILP应用到人立方上。
DSC02215 IMG_0498
3。 纪荣嵘:图像检索。主要介绍博士生阶段的工作以及ACM MM2009论文的思想。
4。 徐培刚:本体对齐。介绍了相关概念和主要方法以及存在的主要挑战。文继荣提问主要会在哪些点开展研究。
5。 马二磊:人物信息抽取。介绍了相关概念了基本技术。文继荣提问怎么识别人名等问题。
IMG_0501 IMG_0512 IMG_0516

       随后陈雯介绍微软明日之星的实习生项目,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并发给了一个小的Flyer,从整体来看,能到MSRA实习一下还是会收获颇丰的,特别是对 于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 校友见面部分见到了03年毕业的博士王晓艳,她是高文老师的博士生,00年开始来MSRA实习,现在已经在MSRA呆了9年。和王师姐的交流还是非常愉快 的,感受到了一种轻松和谦虚,给大家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IMG_0529 IMG_0533 IMG_0538

       Demo Tour时李倍带领我们到6楼的一个新的专门Demo房间参看了相关技术演示。这个房间非常不错,应该有80平这么大,装修、配色、演示系统的布局都非常 的让人愉悦。相关的演示包括Bing Map(类似于Google Earth,但是真实三维重建和地图的融合似乎比Google Earth更好)、EngKoo(几乎和比邻阁一模一样,也中英文两种词语同时输入的方式,只是界面更酷一些)、人立方、Surface(触摸屏上手工操 作一切,内容,图片可以随着手势伸缩变换旋转等等)、Xbox、折酷(提供各种打折信息搜索,并且打印出来后带到具体商场可以享受打折优惠)。 Photosynth(提供一个场景下360度照片后,在线生成场景下的移动视角)、Live Search Maps。
IMG_0317  IMG_0320 IMG_0324 IMG_0327 IMG_0334 IMG_0556 IMG_0561 IMG_0347 IMG_0563

       离开微软之前,我们还到6楼和周明老师一起合影留念。总之,微软之行得到了一些新鲜的感觉。

 

 

 

IMG_0349        从希格玛打车早早来到百度所在的普天大厦下汇合,中午就在旁边的一个韩餐馆随便吃了顿午餐。在普天楼下等待打车迷路的同学时碰到了本科同学唐振江,他现在 在电子商务部。还碰到百度IRer之一的赵琳,寒暄一阵后我简要向他介绍了我们这次高企之旅的活动,他说早就在百度内部新闻网上知道我们要来了。呵呵,没 想到百度内部的消息这么灵通。

下午的详细行程如下:

--------------------------------------------------------------------------------------------------
下午 百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北二街6号普天大厦
14:00-14:20 百度概况及企业文化演讲 刘湘雯
14:20-14:40 百度技术人才招聘介绍 赵长海
14:40-15:00 哈工大计算机学院介绍,请感兴趣同事参加
15:00-16:00 杨宇航、郎君、马二磊介绍专业兴趣(15分钟/人),请各组面试交流同事参加
16:00-16:30 分组交流
PS: 杨宇航、郎君、马二磊、徐培刚
Ecom(袁杰):纪荣嵘
Ecom(王闯):钟必能
校友交流:郝亮、李淼、李文凯、石峰
16:30-17:00 分组交流
Ecom(首科):杨宇航、马二磊、徐培刚
Ecom(袁杰):郎君
校友交流:郝亮、李淼、李文凯、石峰、钟必能、纪荣嵘
17:00-17:30 分组交流/参观
NS: 杨宇航、郎君、马二磊、纪荣嵘
公司参观:郝亮、李淼、李文凯、石峰、钟必能、徐培刚
百度安排晚餐
--------------------------------------------------------------------------------------------------

        如果说上午是对曾经呆过6个半月的微软的重温,那么下午在百度的参观绝对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百度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创新的力量。

DSC02252IMG_0567 DSC02260

       首先,感觉百度对我们的来访非常的重视。我们主要的交流场所是一个较为开阔的空地,这里周围全是百度内部员工休息和讨论问题的桌椅。首先是刘湘雯(刚从微 软研究院UR跳槽过来)带领我们参观了一圈百度的工作环境。由于不能拍照这里无法提供照片了。一句话,各大公司的工组环境都差不多,隔断+桌椅抽屉等等。 不一样的是百度内部现在都是笔记本办公。而且休闲区有很多饮料机和自动售卖机,下午还有免费发放的冰激淋。随后刘湘雯介绍百度的总体情况,印象较为深刻的 有如下几点:1. 百度的实施能力很强;2. 百度的PPT颜色的背景是白色,基本色调是蓝色和红色。3.最近在开拓日本市场,会日语的可能比较好找工作;4. 百度的销售队伍很强,执行力很强。5. 产品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搜索,社区交流、其他。社区交流部分确实比较有创意,实现的是基于社区的搜索。
IMG_0577 IMG_0368 IMG_0579

       IMG_0377 随后是PS组的总监(02年加入)来介绍《百度人才之道--与哈工大计算机学院“高企之旅”代表团分享》。百度的福利待遇挺好的,例如每层楼都有医务室和 专门的医生。百度实习生会做核心项目,要求每周在公司至少做三天。一般包括一轮笔试、三轮面试。百度学院是去年新起的项目,1。BIT:一年级培训体 制,6个教研室,九大门类、超过124节课程,教导如何胜任岗位。2。导师制:1+1制。3。高年级生。这个虚拟学院的教师都是高级员工。感觉这种文化和 机制非常好,可以传承文化,形成氛围。值得高校的实验室效仿。这个介绍中有一点让我感觉比较特别,就是特别强调员工在百度能够创造历史,能够通过自己的工 作来实际改变人类的生活。这种主人翁精神似乎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稍后是我们来访的同学做交流报告。基本的流程是杨宇航介绍咱们计算机学院的基本情况和这次活动的初衷,随后是他介绍属于抽取的工作。轮到我报告时,我考虑 到听众可能对我共指消解的报告不会太感兴趣,临时改变为介绍我们实验室的语言技术平台了。随后是马二磊介绍人物信息抽取方面的工作。或许由于之后有专门的 交流时间,我们的报告都没有人提问。
DSC02275 IMG_0628 DSC02279

IMG_0389        下一个环节是相关的面试性质(后来才发觉)的那种交流。我们几个人的第一个交流对象是NLP组的吴雪军主任工程师,NLP组技术负责人,这个组隶属于 PS(网页搜索组),但是需要位整个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从相关情况来看,现在Baidu对NLP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这个NLP小组感觉有三项基本事务, 一是提供基本的NLP模块,例如分词;二是构建本体,服务于相关的产品和技术;三是对一些基本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并行化加速,例如pLSA模型等。他们也需 要时常阅读最新的论文,例如下个月初他们会去新加坡参加ACL会议。从最新的科研成果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来服务和支撑公司的产品,我觉得这种工作思路对于重 视产品的企业是非常正确的。

IMG_0393       然后我被Ecom(电子商务)组的Manager袁杰叫去单独聊了一会儿,主要是简单了解了我做过的东西,以及询问了我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改进基于 Query的广告投放系统的效果。我的答案是建立本体、分析用户意图、分析广告客户的数据等等。越问越深,到后来我感觉这有点像是面试性质的交流。 IMG_0399

      随后和袁杰下面的何仁清聊了一会儿。后来又和机器翻译实验室去年毕业的喻宏勇聊了一会儿分词、相关性排序等等技术。这个时间段其他同学和百度的各个相关组的交流也非常热闹。也包括新产品组的王强师兄来和我们聊了一阵儿。

 

IMG_0421_1       总体感觉,百度的技术做的很好,也很灵活,没有纯学术,只有实用的技术。这一点很不错。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百度的绩效考核都是拿数据说话,每个产品 每个细节几乎都可以有实际的曲线来说明问题。实时更新的曲线下,百度的员工会是兴奋和压力并存的,我猜想是这样的。

       在大家合影留念后,百度的刘湘雯和一个HR的实习生带领我们一起吃了一顿大餐。随后就结束了今天的行程。

       说句实话,今天有点累,因为起得早,还没有午睡。但是收获颇丰。

高企之旅第零日

这趟高企之旅不是简单的企业参观,而是有着明确的目的。现在才知道这个活动策划了两年,在招募参加人员的时候,招募通知里明确指明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我觉得是一个开阔眼界的机会就报名参加了。活动的招募通知如下:

------------------------------------------------------------------------------------------------------------
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博士生“高企之旅”实践团
招募计划

(一)    活动简介 
名称: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实践活动—高企之旅
主题:    感受科技动态,体验企业文化,加强校企交流,了解就业形式
Let 's HIT it!
地点:    北京
企业:    百度、富士通、腾讯…(部分企业待定)
时间:    2009年7月13日-7月16日
成员组成:哈工大计算机学院优秀博士生6-8人

(二)    活动方式  
1. 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等进行座谈。座谈的主题围绕着企业发展动态,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如学科、研究方向、个人的发展潜力等)。
2. 进入企业参观。 感受企业文化,体验企业工作氛围,与企业的员工进行交流。
3. 展示哈工大文化风采及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合作前景。学生向企业代表展示哈工大计算机学院目前的研究方向及成果等,探索相关领域具体合作的可行性。
4. 共建信息、人才资源库。记录企业的人才需求、技术需求等,哈工大学生的研究方向、个人能力等。以促进校企间进一步交流与合作。
5. 知名校友访谈。通过访问企业中的知名校友,使博士生了解如何尽快的适应工作等。

(三)    博士生招募标准
1.较强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
2.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研究工作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报告;
3.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活动未尽事宜及活动过程中各项工作需要参与人员协作完成;
4.与企业研究方向密切相关,有企业工作或实习意向的博士生优先考虑;
5.具有文字组织或摄影等特长的博士生优先考虑。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

经过多方协商,活动时间最终确定为7月21日-7月23日了。活动的第零日就是要从哈尔滨出发前往北京。由于已经有三人提前达到北京,剩下我们9人在今天出发前去北京。下面就是今天流水帐式的日志了 -:)

 

IMG_0287        7月中旬的哈尔滨相当的舒服,平均气温也就二十多度。我们一行九人在哈工大四公寓旁边的侧门口汇合,拿好全部的行李和准备送给各个企业的礼品,打车前往火 车站。由于之前买票时出现问题,无法买到便宜的车票,我们只能乘坐D27前往北京。目的地是北京北三环西北角和苏州街交口的三义庙旁的国泰鼎盛酒店。由于 原计划带队的纪荣嵘提前去了北京,从哈尔滨达到北京目的地的任务就交给了我。IMG_0288

       这一路上可谓一波三折。首先是在哈尔滨火车站汇合时花了一些时间才集合 完毕。因为我们打了三辆车,最后一辆来得很晚,我们拿的行李又比较沉,所以花了一些时间才全部集合进入和谐号候车厅。这是我第二次乘坐D车,记得上次是去 年11月从苏州去南京。D车的座位和飞机上的座位类似,第一次坐的人都会觉得新鲜。火车上午九点零五分发车,下午五点多就达到北京站了。一路山大家有说有 笑,将原先准备好的吃喝之物全部转移到肚子里。我发现一个定理(就是被证明了呗),一群刚认识的人,如果能认真玩杀人游戏三个小时以上,那么他们必定会相 互之间比较熟悉。这个定理在我05年刚去北京实习的第三天龙庆峡之旅还有在去年7月在美国开ACL那晚集体熬夜杀人游戏,都得到了验证。当然,今天的游戏 也增进了我们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IMG_0447        由于一行九人中有些朋友是第一次来北京,到达北京后免不了有一顿新鲜和兴奋。刚到北京站时我去排队买地铁票时,大家伙就忙活起合影留念起来了。回想自己 2000年9月2日为了去哈尔滨念书,一人独闯北京时的那种场景。呵呵,年轻真好啊,保持一份年轻的心以及一份新鲜的感觉真好。IMG_0443

        目的地距离我最熟悉的地铁站就是大钟寺,可以从北京站2号地铁到西直 门,随后转13号线1站地就能达到大钟寺,随后打车或者公交去三义庙也就是2.4公里的距离。后来才知道如果从2号线到建国门,转1号线到国贸站再转10 号线就能直达苏州街,那样会更加方便些。因为西直门换乘地铁真是把我们累坏了,行李实在太沉了。大钟寺下地铁后原本准备打车,但是打了好几辆都拒载,可能 是因为堵车不愿意拉吧。实在没有办法,只能采用我备选的公交车方案。说实话,原本以为四站地应该很快就能达到,结果堵车了,车上人非常多,再加上闷热难 耐,大家伙儿就当桑拿浴了,汗珠子都在啪嗒啪嗒的往车上砸 :)

      从下火车到抵达住处,花费了接近两个半小时,大家伙儿对北京交通的印象再次下滑。在酒店安顿好后,我们去了中关村旁的郭林家常菜大吃了一顿,以补充体力和营养,因为随后的三天将会更加的辛苦。

IMG_0462 IMG_0463

2009年6月28日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这是一种境界


永远创新
永远充满激情
根本无暇关注别人的模仿和抄袭


是快乐的
是永恒的
虽已离去
但精神和历史永存

2009年6月18日

新的人生,新的开始

经过四年的恋爱之旅,2009年6月16日我和女友走进了登记处,顺利而且幸福的办理了结婚登记。我们都很激动,对未来都满怀憧憬。这是一个新的人生,新的开始!我们都会相互珍爱对方的。

贴上几张照片:

P1070400 P1070405 P1070424

2009年6月1日

吴氏太极飘洋过海

我们的太极拳老师今天终于又来到拳场了。战老师应美国休斯顿太极拳俱乐部的邀请,5月初去美国讲学。看到战老师以前的学生为老师拍的那本影集,听着老师的介绍,感觉战老师真是一位让人敬佩的老师。

战老师在美国的讲学还有两家报纸上登载的新闻。其中一则如下:

--------------------------------------------------------

标题:战波访休市传授吴式太极

日前在小区举行的一场太极拳讲座中,只见一位长者双手轻搭住一位近6�高男子,在沾连黏随中,对手如醉汉般脚底无根;这就是来自中国北方的吴式太极拳名家战波的身手。

战波是应吴式太极拳俱乐部的邀请来休斯敦讲学。

战波是第一次来到休斯敦,他来自中国哈尔滨,经数十年切磋研究,于太极技艺、理法、皆有心得。他对中医学、阴阳学、五行八卦、易经黄老、佛学儒学也颇具造诣。小区中多位参加战波太极拳讲座及其它讲学活动人士,都称许战波谦默冲和,但打起拳来纯以神行,动静间春风如沐。还有学生直认战波具古风,如古书中的道家人物。

战波此次拜访休斯敦,是为把传统太极文化推向世界做出积极贡献的一部分。战波此回在休市停留两周,他与学生们都希望日后能再有机缘访问休斯敦,传授吴式太极。
--------------------------------------------------------

在网上找到战老师的一则简介,三年多来对老师的感觉和这篇报道完全一致。简介内容如下:

--------------------------------------------------------

2008-07-28 10:03

战波,原名修和,1942年生,祖籍山东掖县平里店贾邓战家村。太极拳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内外兼修,深得中国传统"易"文化和"道"文化的精髓。吴式太极拳则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流派,其特点是以柔化为主、以静制动。

太极拳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内外兼修,深得中国传统"易"文化和"道"文化的精髓,吴式太极拳则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流派。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柔和规矩,轻松自然,连续不断,拳式小巧灵活,。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充分表现出轻灵、圆活和动作贯串的特有风格。推手动作严密、细腻绵柔,招数随对方而变化,变化多端,守静而不妄动,尤以柔化见长。吴式太极拳还保留了较多的传统项目:徒手方面,保留太极快拳,其中仍保留跳跃和发劲等身法、手法;活步大捋推手,更是机动灵活,粘走变化,身法、手法、步法合一;烂采花是散手,更是出神入化;器械方面,保留了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和粘杆等。

战波先生自幼习武,1957年师从于北派吴式宗师王茂斋先生的高足修丕勋先生学吴式太极拳,1965年正式向修老师拜门入室,得其真传,成为吴式第四代传人。

战先生经数十年刻苦切磋、潜心研究,太极技艺、理法、修为臻其化境,达到动静双修、内外兼备,充分掌握了打拿旋转、叼拿锁扣、掷发摔跌、反筋背骨等高超技艺。先生与人较技时,手下极有分寸,从不伤人。令人输得口服心服,一方面体验到太极拳的出神入化,另一方面感到霎那间的惊心动魄。从而为人们认识传统太极拳、传播太极武术和培养武术人才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而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先生文武双全,除武学精湛外,对中医学、阴阳学、五行八卦、易经黄老、佛学儒学均有很深的造诣。在太极拳拳艺及理论上都有了极高的造诣,他总结整理数十年来练武心得体会,先后在《健身与科学》(2003年第10、11、12期)发表《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这套功法原名《糖尿病降糖法》就是战波先生根据五行生克和阴阳匹配的思想,按照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创造编辑的一套内容独特、而又简单有效的功法。另外战波先生在2004年以后陆续发表《太极拳的健身机理》、《静在无极中》、《太极拳推手的三步劲》等太极拳学术论文多篇,为太极拳的理论建设与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功法符合理法、简便易学、效果明显,深受广大学员欢迎,2001年7月15日黑龙江的《生活报》曾以题名为《神武太极》对战波先生功法和生平进行专题报道。另外,其他的报纸如《都市资讯报》、《新晚报》、《黑龙江晨报》、《佳木斯日报》、《哈工大报》和《家庭保健报》等也介绍和宣传过战波先生。

战先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在哈尔滨教拳,数十寒暑辛勤耕耘,桃李数千余人,弟子遍及全国各地,美国、加拿大、韩国、俄国、东南亚友人亦纷纷拜师求学。他不论严寒酷暑,每周一至周五清晨都坚持教哈工大的青年学生练习太极拳,讲解太极拳每个动作的基本要领及理论依据,言传身教,孜孜不倦。其弟子曾在2005年中国三精杯国际及东北三省邀请赛上获得金牌五块、银牌二块的优异成绩。

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太极拳、喜爱太极拳,自七十年代起,战先生历任哈市、区、工业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武术协会之太极裁判、顾问、教练等职。2002年他还筹资创办了《哈尔滨市北方吴式太极拳健身俱乐部》,出任主任兼总教练。2004年受哈尔滨市体育局及市太极拳协会委托,成立《哈尔滨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任会长。2005年任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理事兼主教练。另外,战先生曾在2002年东北三省武术比赛、2003年及2004年哈尔滨太极拳比赛大会和2005年哈尔滨太极拳国际邀请赛上被聘为仲裁委员会委员。

战先生谦和诚实、虚怀若谷,坦荡无私、广结武林同道。1987年以来接待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日本、芬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武术界朋友,为把传统太极文化推向世界做出积极贡献。尤其是在2004年接待日本第七次新�太极拳友好交流团、2005年第七次哈尔滨市武术太极拳代表团赴日友好交流大会上,进行太极推手讲习和演武中,深受日本武术界赞誉。

在武学之路上,战先生以他一贯的热情、诚挚及执着继续耕耘着,将中国的传统太极拳文化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

2009年5月23日

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一度有这种经历,自己以前弄过的东西,由于过了很长时间,就是忘了该怎么弄,非得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起那种技能,或者几乎就是需要重新经历一遍才行。还有这样一种经历,自己信心满满的准备学习一种分为很多部分的资料,开始几天坚持得很好,但是由于临时性的事情打乱了我的计划,使得我渐渐成为计划容易执行困难的人。还有一种情况,我在更新我的个人网站(纯HTML撰写)时,更新一次比较麻烦,如果不能访问到服务器的文件夹,几乎就无法更。

为了解决上面三种困扰,我花了三天时间更新了自己的个人网站系统,并且具有个人知识管理的功能。这里备份一下基本的搭建流程,以备将来查找。

----------------------------------

1. 初始安装:下载moin-1.8.3.tar.gz,解压后在主目录下新建"mywiki"文件夹,将wiki目录下的data和underlay文件夹拷贝放入mywiki文件夹中,然后在主目录下修改wikiconfig.py中对应的site_name为你喜欢的名字,logo_string中修改你的logo(注意这里的/moin_static183就是\wiki\htdocs\),data_dir为'./mywiki/data',data_underlay_dir = './mywiki/underlay/', 设置超级用户superuser = [u"yourid", ], 设置网站访问权限acl_right_default = u"yourid:read,write,delete,revert,admin All:read"(这样写yourid有管理员权限,其他人有只读权限);记得将acl_rights_before注释掉,这样便于利用moin自带的单网页权限控制,后面会介绍;修改navi_bar为你需要的网站目录结构,修改网站主题theme_default为你喜欢的,可以安装新主题。然后运行主目录下的wikiserver.py,即可在你本地浏览器中访问你的个人wiki网站了,地址http://localhost:8080 这里的端口8080可以在wikiserverconfig.py中修改配置。

2. 权限管理:在对应的wiki页面源码顶部添加"#acl Default -All",就可以实现相关页面的私有化。如果不希望你的系统被注册新用户的话,可以将\MoinMoin\action\newaccount.py删除。

3. 个性化配置:首先是如何切换网站主题,在初始安装过程中的theme_default进行修改。系统默认的主题有四个classic,modern,modernized,rightsidebar。也可以安装新的主题,一般流程为在http://moinmo.in/ThemeMarket 页面中选定并下载你需要的主题压缩包,解压后将主题名称的文件夹拷贝放入wiki\htdocs\,将主题名称的py文件放入mywiki\data\plugin\theme\。然后就可以如法修改为你喜欢的主题了。如果需要进一步做细微的调整,可以修改对应主题的py程序(这个需要一点点python功底)。这里说明几个不容易看明白的个性化配置选项。

3.1 在对应主题的py程序中def title(self, d)函数返回的链接似乎有问题,生成在页面顶部的链接点击时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我的修改如下:将这段
html = '''
<ul id="pagelocation">%s </ul>
''' % "".join(content)

修改为
html = '''
<ul id="pagelocation">%s</ul>
''' % "".join('''<li><a class="backlink" href="/''' + d['page_name'] + '" rel="nofollow">' + d['page_name'] + '</a></li>')

3.2 对应的def wikipanel是你的目录块,我将下面几行注释掉了,感觉不必输出wiki字样
#u'<h1>%s</h1>' % _("Wiki"),
#u'<h1>%s</h1>',

3.3同样的pagepanel中注释掉了
#u'<h1>%s</h1>' % _("Page"),
#u'<h1>%s</h1>',

3.4 由于我最终采用了sinorca4moin这种类似于http://www.scipy.org/网站的主题,页面顶端的header部分感觉比较罗嗦,我在def header函数块中注释掉了middle header部分使得不显示logo等相关部分,还注释掉了其中的self.msg(d), self.iconbar(d),等冗余部分。相应的注释还需要在editorheader部分同样进行,因为这部分是管编辑状态下的页面顶端内容的。

3.5 改动比较大的应该算是其中的def footer函数块了。这里主管每个页面的底栏部分。我把其中的self.credits(d),self.showversion(d, **keywords) 注释掉了,替换为自己的版权信息。

做完这些配置,我的wiki个人网站系统就非常的符合我的口味了。

4. 插件安装:这个部分是我花费了较多时间来逐一尝试和学习的,也就是这个部分的内容使得我的这个个人网站wiki系统非常的棒。

我自己在moin官网上下载并安装了如下的macro和parser。安装方法就是将相应的macro拷贝放入mywiki/data/plugin/macro,将相应的parser拷贝放入mywiki/data/plugin/parser即可:

Macros:PageComment2(可以添加和网友交互的注释框,用来方便的实现留言板), MonthCalendarTopList(将所在页面的monthcalender抽取出最新的记录), EventCalendar(比monthcalender高级的月历,类似于google calender,不知为何只能安装原始的0.8版,功能比最新版差很多,不倾向于推荐),MonthCalendarHack(原先的monthcalender必须要求日期页面采用= xxx =的格式,hack后可以采用'''xxx'''来实现), Color2(实现文本颜色)

Parsers:todo(实现todolist的功能), eventcal(用于EventCalender 0.80版)

5. 高级用法:经过这次安装和不断的上网查找信息,我学会了一些更高级的moin用法,其中最高兴的功能就是Include,可以实现相关页面的嵌入,配合上正则表达式还可以将任何一个Monthcalender中的日历内容批量式显示在任何页面中。

---------------------

经过以上无补,我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搭建好了。Moin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好处可以参见这个slides: DriveIntoMoinPub

2009年5月17日

latex实现带换行的文本框

这个东西在搜索引擎上几乎找不到答案(这篇blog希望能够使得通过搜索引擎能够找到这个解决方案)。

问题是这样的,我想在latex里实现带换行功能的文本框。

最直接的想到了如下代码

\fbox{abcd \\ abcd \\ abcd}

生成文件后你会发现,这里的换行根本不起作用。

开始已经找到了pstricks还有tikz来实现这个功能(也花了好几个小时来了解)。但是最终发现这个东西只能在pdflatex编译模式下实现。我现在的文章必须用dvipdf模式,为此不得不放弃这种方法。

后来在看latex的flowdoc包的demo时,不经意间发现这里能够实现换行功能。仔细分析,原来采用了\shortstack命令来实现。查看了一些资料后得知其语法如下:

\shortstack[位置]{图文物件}

这会像叠罗汉一样的把「图文物件」叠在一个栏位内,和叠罗汉不同的是,后进的叠在最下面,先进的会被往上堆高,底部的基准线是固定的,高度则是往上增高,各图文物件由换行符号来换行,也就是说可以由换行符号来决定他们之间的间隔。当然,这要自行注意他的高度,否则会和其上的其他内容重叠。「位置」可为l, r, c之一,是指居中,或靠这个栏位的左右边的意思。



最终我的带换行的不受编译模式限制的文本框实现如下:

\fbox{\shortstack[l]{abcd \\ abcd \\ abcd}}



哎!原来这样简单,加一个shortstack就行了,让我折腾了一个下午。备份与此,仅供参考,希望能够节省寻找同样问题答案的朋友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