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日

游泳&心态&兴趣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理由是如下推导: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结果决定一切,所以态度决定一切!这话我一直认为比较深奥而又那么易懂。这就像有人说,不要等病倒了才去治病,不要等十分困乏了才睡觉,不要等肚子饿极了才去吃饭;也像有人说,天天坚持跑步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总会有事情耽误掉某天的锻炼。说到这些就会让人想到心态的问题。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心态和兴趣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告别游泳三周后,下午我又来到阳光游泳池。由于是国庆节,今天来游泳的人非常少,四条泳道只有三个人。我刚下水潜入二号泳道就发现了那位以前每次下午来游泳都会遇到的老者。他正在那里背靠在起点休息。不知为何自己这么高兴,就像见到多年的朋友一样,自己非常冒昧的向他问好。不过从他的回答来看,显然他不记得我。这个不要紧的,因为我很仔细的观察过他的游泳方式,他并没有观察过我。接下来的游泳他还是那样的缓慢,每游完一个来回都会休息一两分钟,然后继续保持他那舒缓而又有节奏的蛙泳。

是的,我以前的blog里面也记录过他。他今年70多岁了,办的泳票是年卡,他每天下午都在这里游上一千五百米,每次都蛙泳而且很慢。但是坚持的非常好。我还记得有一次游泳,旁边有位女孩和他闲聊时说起每天都来游泳,那位女孩说坚持每天都来游泳非常的困难,她只是偶尔来游几次。这位老者说的还是既往的话。或许是因为他现在退休之后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做吧。但是试想其它退休了的老年人,他们又有几人能够坚持每天游泳1500米呢。

其中自然最关键的就是心态了。我试图学者老者的样子非常缓慢在泳道之间来回往返的蛙泳,但是300米后我终于停下来了。不是因为我感觉累,而是总感觉自己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下。这种感觉,那一刻在我的心里感到的是一种距离那种心态的差距。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朝气的年轻人,而对方是一位老者的缘故,心态上自然是有差异的。

从老者的游泳我又想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那就是兴趣。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共四人,有来自重大的陈议,东北大学刚到MSRA的朱凯华,还有就是在美国长大的华人苏胜我。席间我们聊到了很多关于美国的生活以及美国那边的科学研究。其中谈到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留学生到美国大学后数学方面都被认为是天才,很多比较困难的数学问题都能解答的很好。这让从小数学一直很好的苏胜我在大学时代没有了数学方面的优势。是的,以往也经常听到美国的小孩数学水平普遍不如中国的小孩。记得有位中国小女孩到美国念小学一年级,每次数学都是满分,被大家认为是天才。但是另外的一个事实是美国的高水平的数学大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的高出中国。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大学时代的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存在什么巨大的差异么?有的,的确是有。那就是兴趣。

美国的初等教育很多都是以兴趣为指导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只要学生回答一加一等于三就算很好,因为没有得到零之类的答案减少的情况。兴趣成了他们的导引。等到了大学,一些学生虽然数学基础不如中国学生,但是他们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不自觉的就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那些艰深的数学知识,甚至攻破数学难题。中国的学生中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有很多都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基础不是兴趣,而是分数或者由分数带来的利益。这让我想到了博士教学。最近网上一直沸沸扬扬的清华大学第四年的博士生王垠退学申请的事件,以及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据统计中国的博士数量位居全球第三,但是中国的科技进实力确在世界上不是很靠前的。其中很大的原因我想那就是读博士的兴趣问题。一个东西当你真正着迷于此而想要弄懂它的时候,那就是不得了的突变时刻。

联想自己,有过的那种非常兴奋的时刻想想也就有那么仅有的几次。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过pai/4和4/pai在与圆有关计算上的发现,初中二年级有过试图尺规作图解决三等分任意角的执着,大学三年级暑假完成科技创新竞赛项目时有过结合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理论时的亢奋。之后的我就没有再出现过那种持久的兴奋。但是最近和吴珂的关于Wavelet的讨论再次让我进入了兴奋状态。因为我正在努力的将它应用到我的研究工作中。这件事情只要在我的大脑里面冒出一点点尖角就会让我立即进入兴奋状态。当然,这件事情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其中涉及到了太多的较为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及其中的相关结合点的问题。

以往对NLP的研究工作只是停留在打基础和普遍了解的基础上,一直没能出现那种异常兴奋的状态。我一定会非常珍惜现在的这种感觉,作出自己非常期望的研究结果来。

以上仅是自己对于心态和兴趣二者的小小的感受,或许您有自己的高见,不妨咱们一起来探讨。欢迎留下comment^_^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